近年来,人工智能(AI)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,尤其是在药物开发等生命科学领域,许多分析师和行业领袖对此寄予厚望。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将AI生物制药称为未来的万亿赛道,这一说法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。然而,尽管美国的AI制药企业融资环境火热,中国的相关产业却显得颇为冷清,究竟原因何在?
在美国,AI制药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融资热潮。据报道,2024年上半年,已有69家AI制药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,融资总额达到33.36亿美元,其中美国企业融资额占比高达85%。一些具有革命性的企业如Xaira Therapeutics甚至在种子轮中获得了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。这些公司利用AI技术重塑药物研发流程,实现了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。
黄仁勋在多个场合强调,未来的竞争将不仅仅是算力和技术的比拼,更是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竞争。他曾表示:“如果有一次重来的机会,我会优先投资于生物学。”他指出,AI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可以显著加速药物的发现和研发过程,这将为制药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。
与美国市场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的AI制药行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短缺。2024年上半年,中国的AI制药融资事件仅有22起,披露金额约为18亿元,与去年同期并无显著增长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04家,但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获得了大额融资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尽管中国的AI制药市场当前显得冷清,但从长远来看,发展潜力依然可观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,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。业内人士也表示,尽管目前没有获批的药物是通过AI发现的,但未来AI将极大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,降低研发成本。
经过多年的探索,越来越多的由AI辅助的药物管线正在涌现,AI技术的成熟只是时间问题。此外,随着国内外资本的不断流入,预计未来中国的AI制药市场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。
黄仁勋所看好的万亿AI赛道,尤其是在制药行业的前景,确实引人瞩目。虽然中国在这一领域目前面临冷清的局面,但技术的进步、市场的探索以及政策的引导,必将为未来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抓住这一机会,实现跨越式的发展。
**